“一个文青最大的创业理想就是在北京的胡同里开一家特色小店,既可以养家糊口,又可以自由安排时间,还可以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……”最近,听到不止一个朋友说起这样的话。
自从南锣鼓巷崛起之后,胡同创业在文青和小资中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创业高潮,于是,又有了方家胡同、五道营胡同,再加上早先的后海和烟袋斜街,文化创意产业在北京的胡同里一时间红红火火。一条条中西合璧、宜古宜今的胡同呈现在世人面前,一片片各具特色、创新时尚的店铺挤满了窄窄的街巷,大批的创业青年还在前赴后继地往里冲……胡同创业“看上去很美”,可他们中有多少人实现了理想?有多少人创造了利润?这种创业方式还有多大的发展空间?他们将要面临哪些难题?
租金 制约理想最大的痛
在南锣鼓巷已经开了6年的一家资深咖啡馆“喜鹊”面临着一个两难的选择,是搬离这个自己的“诞生地”,还是掏空腰包来应付疯狂上涨的租金。店主李先生说,他是最早一批进驻南锣鼓巷的商户,而最近三年来,房租的涨幅已经逐渐超出他的承受能力,从最开始的一年十几万元涨到后来的三十多万元。去年秋天,房东无视早就签好的两年期合同,再次涨价,李先生闭门歇业一段时间之后,终因不舍而选择了妥协,但是他说:“我不知道自己还能撑多久。”